盤點2013:政策改革惠三農
2014-01-02 08:41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北京1月2日消息(記者紀翔 實習記者賈靜淅)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1月31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提出,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采取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
11月9日至12日,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提出,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業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
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召開。提出,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
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提出,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
“三農”領域一系列改革措施出臺,切中了“三農”問題的要害,是廣大農民多年的期盼。
山西省朔州市辛興莊農民蘇金平家里養了二百七十多只羊,眼看著村里有人搞農場賺了不少錢,他也想辦一個家庭農場,但一直苦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國家政策鼓勵發展家庭農場,讓他看到了希望。
蘇金平:“我們這里已經開始實行了。只要你養夠300只羊,就可以報家庭農場。我覺得咱們的政策出臺得非常好,我肯定選那個家庭農場,因為搞家庭農場你就可以擴大養殖,就可以蓋園區啊。”
來自天津薊縣的農民工杜艷文說,黨的政策讓老百姓有了盼頭兒,他希望這些政策盡快實施和推廣開來,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讓老百姓真正過上跟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杜艷文:“黨中央的這個政策我們看了,我們最期待的就是啊,就是什么城鄉一體化啊、土地流轉啊,老百姓對這個挺有興趣。我們到城市里去,要是沒有戶口,就相當不方便。”
縱觀2013年出臺的一系列涉農政策改革,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農村土地流轉、建立新型農村經營制度和推進城鄉一體化。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李國祥看來,在這三個領域的改革對未來的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農民的生活影響是非常廣泛的。
李國祥:“2013年應該來說是我們農村改革發生深刻變化、農民權益得到更多保證、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的一個重要年份。這一系列的政策調整,對我們農民是一個非常好的福音。我們農民實際上已經得到了很多實惠,未來可能會得到更多實惠。”
2013年,土地流轉政策進一步完善。根據最新的資料,2013年,我國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占到承包地總面積的25%左右。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說,土地流轉無論是對進城務工人員來說,還是農村留守人員來說,都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朱啟臻:“土地越來越多地流向種田能手、承包大戶、家庭農場,這樣有利于適度規模經營的實現。農民在流轉的過程當中還可以獲得一定的財產收入,無論是對進城已經變成城市市民的這些農民還是留在鄉村從事農業的農民,都是一個很好的政策導向。”
農村土地的流轉核心要處理好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者之間的關系。李國祥指出,土地流轉政策既要保證農民既有的土地權益,也要賦予土地權益更多的權能。
李國祥:“一方面我們要依法維護好過去已有的各項權益,像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另一方面對農民的各項土地權益賦予了更多的權能,像農村土地以及農民的宅基地,在擔保、抵押這方面也具有了相應的權能,這樣對緩解我們農民的貸款難應該來說是有積極意義的。”
2013年,農業經營體系持續變革。一年來,相關方面的政策持續推進,尤其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得到進一步確認,成為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朱啟臻認為,發展家庭農場,是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主要內容,代表了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
朱啟臻:“家庭農場的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它保留了農戶的所有優點,還可以部分地克服農戶的缺點,在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之上,家庭農場要通過合作社的聯合形成更大的規模來實現農民的利益,保障農業的安全。未來農業的發展,我認為就應該走家庭農場。”
在李國祥看來,通過發展現代農業經營方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并給予更多的扶持政策,未來農業將成為一個非常體面的行業。
李國祥:“未來我們的農民如果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國家可以給他培訓,還可以給他更多的優惠政策,給農村的新型的金融機構給予更加寬的政策,搞規模化經營,農業收入也可以讓他過一個非常體面的生活。”
2013年,城鄉一體化進一步推進。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農民工進城的速度也在加快,2013年農民工進城人數大約在2.7億。為適應這種變化,國家在城鎮化方向、落戶政策和社保制度等方面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朱啟臻指出,這些政策調整一方面推動了農民的市民化,另一方面對于建設美麗鄉村也發揮著積極作用。
朱啟臻:“城鎮化會議提出,要降低進城的門檻,特別是要解決在城里面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生活的農民工的戶籍問題,使他們變成真正的市民,享受市民的待遇。城鎮化會議、農村工作會議都談到要建設美麗的鄉村。這些一系列的政策都預示了未來三農問題的解決會進一步加速,農村的建設也會越來越美好。”
與此同時,農村社保制度進一步完善,城鄉之間的公共服務差距也在一步步縮小。李國祥說,城鄉公共服務基本平等的制度在2013進一步推進,縮小了城鄉之間的制度差異,使得農民有了更多的選擇。
李國祥:“這樣一系列的政策核心,一個方面我們是要能夠做到城鄉公共服務要能夠實行公平,另一個方面,我們希望城鄉要素能夠平等交換。今年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很多地方農民報銷的比例、報銷的上限都提高了,很多省份農民異地就醫也能夠及時地報銷;未來農民進城了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成為市民,把戶口轉到城里面去,也可以進城以后把戶口留在農村,享受土地收益。”
編輯:劉思思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