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昆明11月3日消息(記者 趙貝貝)在11月3日上午舉行的云南省“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新聞發布會林草專場中,云南省政協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2年以來,在國家林長制督查考核中,云南省連續三年榮獲“優秀”等次,標志著全省林草工作在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取得顯著成效。
科學培育夯實生態根基,林草資源量質齊升
“十四五”期間,云南省以國土綠化助力綠美云南建設,科學推進林草資源培育。通過精準劃定綠化空間,高質量完成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與退化林本底評估,明確了綠化美化的基本布局,有效解決了“樹種在哪里”的關鍵問題。在科學實施造林綠化方面,該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深入推進“雙重”規劃、國土綠化示范等重大項目,累計完成營造林1871萬畝、種草改良365萬畝,開展四旁植樹1607萬株、義務植樹4.8億株。一系列舉措使得全省森林覆蓋率提升至57.87%,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0.35%。同時,通過優化結構、提升質量、增加效益,完成森林撫育766萬畝、退化草原修復863萬畝、退化濕地修復1.6萬畝,林草資源家底愈發厚實。
系統保護筑牢安全屏障,生態安全更加穩固
云南省以嚴格法規制度與高水平保護,有力支撐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結合省情實際,制修訂了濕地保護、自然保護區管理等條例,并由省總林長簽發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令,全面完成林草濕荒普查,在南方省區率先劃定基本草原,推動資源管理向精準化、科學化、法治化邁進。
同時,在保護地體系建設上,聚焦保護與發展協同,加速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香格里拉、亞洲象、高黎貢山國家公園創建取得積極進展,新增5處省級以上重要濕地,大理市成功獲得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物種保護成效顯著,通過強化旗艦物種與極小種群物種拯救,系統實施救護繁育、棲息地改造等措施,國家重點野生植物及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率均超85%,漾濞槭等3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脫離滅絕威脅,亞洲象、滇金絲猴、綠孔雀等珍稀物種種群數量顯著增長,雪豹亦重現云嶺。
“十四五”期間森林草原火災發生次數創歷史新低,得益于責任落實、能力提升、火源管控等精準防控措施。松材線蟲病疫區被成功撤銷,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遠低于國控指標。此外,通過健全野生動物致害保險補償機制,投入公眾責任保險4.52億元、賠付3.31億元,有效保障了群眾利益。執法監管保持高壓態勢,依托監測、核查、執法“三個全覆蓋”及系列專項行動,2024年全省涉林違法案件數、面積及蓄積較“十三五”末大幅下降。
綜合利用凸顯惠民成效,綠色發展活力增強
云南省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推動林草資源高效可持續利用,惠及民生與經濟。通過改革創新,完善資源培育、保護與利用政策,優化森林經營、要素保障及林木采伐制度,深化集體林權改革,持續激發林草發展活力,維護群眾權益。
云南省通過加強資源供給、整合政策、培育主體、強化利益聯結,林草產業總產值由“十三五”末的2771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5626.5億元,實現翻番。生態補償政策切實惠民,落實天然林、公益林保護等直補資金269億元,選聘生態護林員24萬余名,發放補助84.3億元,有力帶動脫貧戶穩定增收。服務保障持續優化,通過全力爭取林地定額、優化營商環境、實行行政許可快審快批,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未來,云南省林草部門表示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持續推進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