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我省堅持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不斷提升農業產業韌性和活力,確保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立足高原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加快設施農業建設,做優做強高原特色農業,“云系”特色經作生產形勢總體良好。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蔬菜產量2338.75萬噸、同比增長4.4%,水果產量1188.38萬噸、同比增長5.4%,茶葉產量53.97萬噸、同比增長4.6%,咖啡產量4.50萬噸、同比增長12.4%,中藥材產量61.10萬噸、同比增長11.0%。
三張成績單“穩”字彰顯農業強勁韌性
今年一季度,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穩步推進,農業(種植業)產值增長5.4%,比2024年全年加快0.3個百分點;上半年量質齊增,“云系”經濟作物生產形勢總體良好,全省蔬菜產量1563.87萬噸,同比增長4.5%;前三季度穩中提質,蔬菜、水果、茶葉、咖啡、中藥材等產量實現增長。三張成績單,清晰展現出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強勁韌性。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我省高質量推進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抓好“1+10+3”重點產業發展,著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這個金字招牌。
這種韌性體現在云南農業本身的儲備力量上。農田、水利、種子等環節,都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儲備,這些環節環環緊扣,協同發力。
今年以來,我省持續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一平”(田塊平整)、“兩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產量和效益)為基本標準,分區分類推進建設,目前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128萬畝,占耕地面積的51%,不少原來的“雷響田”變成了渠相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穩產高產的良田。同時,健全工程質量全過程監管體系和長效管護機制,把制度體系建立健全起來。
韌性也體現在云南農業從業者的應對能力上,種業創新成績亮眼、掌握氣候變化應對有方等都強力支撐了農業產業的穩步發展。
我省堅持把種業作為產業核心競爭力推進,花卉和中藥材種業創新走在全國前列。“十四五”以來,省級審定通過主要農作物品種1254個,國家登記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1016個,分別居全國第一、二位。建設3個國家級制種大縣、10個國家良種繁育基地、60個省級種業基地,吸引300多家科研單位及國內外頭部企業來云南育種制種,年產值超過100億元。
產業穩步發展,農民成為受益者。云南農民收入構成中,有四成以上來自產業特別是高原特色農業,對全省農民收入的貢獻率達3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個百分點。
全鏈路升級“活”字展現農業發展前景
前三季度云南經濟運行情況中,蔬菜、咖啡等多個產業產量增加。業內人士認為,產量增加的背后是我省農業全鏈路升級、延鏈補鏈的成果。在穩的總基調中,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活”力十足。
曾經的產業短板,成為云南農業升級的突破口。前三季度,云南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農文旅發展、數字農業等方面均有亮眼表現。
全省鮮切花基本實現全程設施種植,智能化高端設施產量從16億枝增加到42億枝,優質花比例從30%提升至60%以上。設施藍莓快速發展,栽培面積突破16.9萬畝,產量14.4萬噸、占比達到85%左右,從小眾水果變成高端水果“搶手貨”。全省累計建成39個中藥材GAP基地,涵蓋10個中藥材品種,GAP中藥材品種數量居全國第一位。
通過實施農產品加工投資獎補,云南農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建設了一批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產業強鎮,推動加工聚集化發展。目前,全省咖啡精深加工率從20%提高到80%,咖啡全產業鏈產值從318億元提高到800億元。
我省實施農產品冷鏈物流三年行動,基本建成覆蓋蔬菜、水果、花卉等生鮮主產區的區域性冷鏈物流設施集群。目前,全省建成冷庫庫容780萬立方米、年可處理果蔬3500余萬噸,外銷農產品低溫處理率持續提高,有效降低了流通環節的損耗。累計建設100個數字農業創新應用示范基地,高端鮮切花、小漿果等實現智慧化管理。充分發揮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作用,帶動傳統產業與數字經濟緊密結合,實現產銷精準對接。
做“活”云南高原特色農業,農文旅發展成亮點。數據顯示,全省累計培育71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9個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70條全國鄉村旅游精品路線,咖啡莊園、民宿成為新亮點,“避暑馬龍”“旅居彌勒”等旅居品牌加快形成。今年1至8月,鄉村旅居人數同比增長超50%。
面向長遠,為更好保護農民利益,讓每寸耕地都能成為有效抗御風險的穩產田,我省將繼續鞏固“六個一”工作機制,抓好種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農文旅融合、數字農業6項重點工作,按照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思路,統籌整合政策、項目和資金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支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推動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記者 王淑娟)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