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1號隧道雙向掘進突破總工程量的50%,青銀二廣高速公路太原聯絡線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山西省晉中市壽陽平頭正式進入“太原15分鐘通勤圈、半小時經濟圈”指日可待;緊抓省市發展機遇,太晉一體化平頭融合發展區成型成勢,“飛地經濟”發展模式潛力無限;百里廊帶打破鄉鎮屬地限制,串聯一個又一個和美鄉村,鏈接一個又一個振興項目……壽陽正以系統謀劃之舉的“關鍵變量”,突破地域限制因素,夯實城鄉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保障,重構轉型發展空間,解鎖內生發展的“磅礴動能”,在壽川大地奏響轉型奮進的激越樂章。
交通先行 “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
壽陽自古就有著三晉“金三角”“旱碼頭”之稱,交通于壽陽轉型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青銀二廣高速太原聯絡線項目(壽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青銀二廣高速太原聯絡線項目立足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設,將交通與產業融合發展,是全省首條智慧高速公路,也是推進太晉一體化發展的標志性工程。該項目起點位于壽陽縣南燕竹鎮蔡莊村,終點與南內環東延(規劃)相接,項目總投資超70億元,全長約33.877公里。
日前,東山1號隧道進尺4050m,突破總工程量的50%,為后續實現全線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太原聯絡線項目已順利完成K17+230-K17+430段路面水穩底基層試驗段鋪筑,標志著路面結構層施工正式啟動。項目建成通車后,壽陽縣將真正從物理意義上突破東山的阻隔,正式進入“太原15分鐘通勤圈、半小時經濟圈”,進一步拓展轉型發展新空間。
緊抓機遇 “飛向”朝陽產業大藍海
在平頭融合發展區舉行的2023太晉一體化“飛地經濟”聯合招商推介會是全省有史以來第一場“飛地經濟”招商會,開辟了我省“飛地經濟”戰略合作的先河。
平頭融合發展區(壽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壽陽縣緊抓太晉一體化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設,將平頭融合發展區發展建設工作連續兩年列為改革發展的一號工程,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飛地經濟”模式,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成為推動太原晉中兩地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互利共贏的有益嘗試,目前壽陽縣已成功引進路橋、美宜佳等省內頭部企業,落地太原師范學院(壽陽校區)、路橋驛站、智算中心等20個項目,2024年營收已經達到75億元。
平頭融合區交出“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是基礎設施完善與體制機制創新的“雙輪驅動”。打通智創大道,集中供熱、5G通信、污水處理實現全覆蓋,謀劃推進鹿泉驛站、煤氣儲氣站、南莊變電站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讓平頭生活生產環境更加舒心舒適。創新“管委會+大企業”模式,與太原市杏花嶺區和中北高新區建立項目共建機制,與晉中大學城建立人才引進機制,與山西農大等高等院校建立科創攻關機制,融合區已成為壽陽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首創之區”。
未來,平頭融合發展區將以太晉一體化發展“橋頭堡”為定位,堅持產業向新而行、開放向融而行、創新向效而行,全力打造飛地經濟示范區、科技創新示范區、城鄉協調示范區、康旅融合示范區。
百里廊帶 “串起”城鄉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壽陽縣以學用“千萬工程”經驗為牽引,緊密結合縣情鄉土實際,探索出了“五個結合”的“千萬工程”壽陽路徑,這里不僅凝結著以民生為重的情懷、更蘊藏著因地制宜的智慧和系統推進的大膽創新。
松塔鎮梨元村(壽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先后拆除亂搭亂建320處,改造荒敗院落386個,啟動14個傳統村落保護;持續推進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治理黑臭水體13處、完成戶廁改造1.8萬戶,超30%的自然村組實現生活垃圾集中處理,163個行政村全部完成環境整治并建立長效保潔機制;成功打造104個森林鄉村、12個水美鄉村、15個文旅鄉村……從2023年初開展的“三治三建三評”行動,到今年迭代升級的“三制三建三評”行動,接續實施兩年的創建行動,鄉村實現了由“臟、亂、差”到“潔、凈、美”的轉變,進一步縮小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
系統謀劃布局打造鄉村振興百里廊帶,打破鄉鎮之間屬地界限,通過燃爆點打造、綠化景觀升級、特色產業培育,百里廊帶沿線村真正實現了“百村爭鳴”“百村并進”的生動局面,百里廊帶也逐步建成為景觀帶、產業帶、文化帶、增收帶。
壽陽的轉型發展之路,在“變”中探索,在“變”中前行,在“變”中收獲,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生動力。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將繼續以“變”為動力,進一步優化轉型發展空間,努力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來源:壽陽縣委宣傳部)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