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的平定縣岔口鄉西頭嶺村。時值三伏天,正是莊稼生長旺季。四野蔥蘢,墨綠的莊稼長勢喜人,“沒有問題,今年保準是一個豐收年。”西頭嶺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梁會明肯定地說。農戶干凈整潔的院落,村民滿足自豪的笑臉,無一不顯示著這個大山深處農村的深刻巨變。
莊稼長勢喜人(李凡丁 攝)
西頭嶺村,曾經是一個交通閉塞、發展滯后的偏遠村落,位于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岔口鄉東北部,距平定縣城44公里。全村在冊人口280戶617人,村域面積6885畝,耕地面積2465畝,林地面積2384畝。
“地僻民貧,謀生不易”是往昔西頭嶺村的真實寫照,年輕人紛紛外出,村里組織缺乏活力,產業更是單一薄弱,守著幾畝薄田,村民們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但近年來,在國家和市縣鄉黨委、政府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61歲的梁會明告訴我們,他在村黨支部書記的位置上已經是第十八個年頭了。村子能有今天的變化,離不開黨建這個核心。具體體會就是下面幾條:
一是發揮黨員作用 增強凝聚能力
近年來,村黨支部認真抓好黨建工作,積極開展黨員“亮身份、作表率”活動,搭建黨群“連心橋”,制定黨員包戶制度,黨員干部包戶走訪,傾聽民意、解決民憂,群眾對黨組織的信任度直線上升。支村“兩委”成員身先士卒、埋頭苦干,積極參與到農業、產業等鄉村發展領域,引導黨員在參與村級各項事務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動群眾共同參與鄉村振興。
二是搭建創業平臺 培育新型農民
2023年梁會明和兩委干部牽頭成立了平定縣宏豐農業專業合作社,同時與山西農大開展省校合作,吸引山西農業大學開展學生實地觀摩活動。聘請縣高級農藝師來村指導,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通過多措并舉,培養出15名“土專家”“田秀才”,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為西頭嶺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十八歲的無人機操控手梁國文操控著無人機,不到半天時間就給幾十畝土豆噴灑完防病藥物。
無人機的使用為西頭嶺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李凡丁 攝)
三是優化發展環境 留住人才扎根
近年來西頭嶺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村民人居環境。西頭嶺村近200戶完成自來水入戶工程,家家戶戶通上了自來水并完善了排污設施。同時,西頭嶺村還進行了村級“四好公路”建設,通過重新硬化村內1.5公里主干路、植樹種花美化環境、完善各類基礎設施等,為人才扎根鄉村創造了良好環境。
四是探索特色種植 打造“一村一品”
2024年,西頭嶺村依托良好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大力發展富硒馬鈴薯特色農產品種植,建設規模1130畝的富硒馬鈴薯試驗示范基地,選用優良品種進行核心示范種植。1130畝示范區馬鈴薯平均畝產連續三年超2500公斤,平均年產223.6萬公斤,成功打造了“西頭嶺”品牌,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
五是發展精深加工 拓寬增收渠道
為推動本村富硒“特”“優”“精”農業產業提質增效,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2024年,在有關部門支持下,村里投資500余萬元積極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建設了富硒馬鈴薯預制菜加工廠。通過精深加工,推廣了西頭嶺村特色農產品,年銷售額預計可達到300萬元,有效提升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成功將富硒產業培育成了現代農業的標志點、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村民增收的幸福點。
六是開發農業功能 產業融合發展
西頭嶺村積極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打造鄉村觀光、農事體驗等特色項目。每年舉辦傳統廟會,組織舉辦“土豆花節”和“富硒土豆文化節”,年均接待游客10000人以上。同時,西頭嶺村還開展農業托管服務,為周邊農戶提供從種到管、從技術服務到機械作業的全程服務,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梁會明深有感觸地說:“是黨的好政策讓西頭嶺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一定要堅定地沿著鄉村振興的路子走下去,讓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來源:平定縣新聞中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