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8月15日消息(記者鄭曉蔚 實習生鄧琪)2025年,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投身全市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工作,在全國率先全面應用“檢查碼”。通過歸并多項檢查任務,“檢查碼”有效緩解了企業備受困擾的“重復查”“多頭查”“隨意查”問題。與此同時,直播帶貨監管系統、智慧電梯管理平臺、“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平臺等一系列執法創新舉措,為上海市營商環境持續注入動能。
8月14日,記者跟隨上海市政府辦公廳組織的第二場“政府開放月”活動,走進浦東新區和長寧區,感受各區優化涉企檢查成效,并實地觀摩了“互聯網 +”智慧平臺的運行情況。
一碼溯源,檢查提質不擾企
“我們推動企業使用檢查碼,核心目的是讓企業能夠提前開展自我糾錯,從而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 浦東新區綜合執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新介紹道。
悅江(上海)餐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明深有感觸地說:“10 年前,我們一個月常常要接受兩個部門的檢查。而現在,檢查次數大幅減少,在時間花費上至少節省了一半以上。”他表示,如今平均一個季度最多接受一次檢查,而且每次檢查前都會收到包含“檢查碼”的短信提醒,告知需要準備哪些資料,讓企業有了更多時間專心做好經營工作。
悅江(上海)餐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明展示“檢查碼”(央廣網實習生 鄧琪 攝)
截至2025年8月14日,這套涉企檢查系統已經累計覆蓋20697個監管對象,涵蓋生態、交通、市容、房管、農業等等多個模塊的監管工作。
除“檢查碼”外,浦東城管還全面梳理了監管對象所涉及的城管綜合執法法規,根據企業所屬行業特點,為受檢企業量身定制“普法碼”,并附上“專屬告知書”,幫助企業預防經營中潛在的違規風險。
AI賦能,涉企檢查更高效
當天,記者還走訪了長寧區市場監管局,詳細觀摩了長寧區直播帶貨監管系統、智慧電梯管理平臺、“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平臺等多項執法創新成果。
作為全國首批、上海首個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2025年,長寧區市場監管局結合區域數字經濟發展特點,積極探索非現場檢查模式,通過遠程監管、智慧監管等技術手段,在不進入企業現場的情況下,實現了對企業經營行為的實時監控、監測和風險評估。
長寧區工作人員展示“直播帶貨全流程智慧監管系統”大屏(央廣網實習生 鄧琪 攝)
例如,今年1月,長寧區推出了上海市首個“直播帶貨全流程智慧監管系統”,創新性地運用生成式大語言模型技術開展直播監測,主動發現和處置各類違規違法行為。數據顯示:從1月至今,該系統累計監測商品二十余萬件,監測時超過1萬小時。
成立于2010年的百秋尚美科技服務集團,是國內聚焦時尚領域的全域數字零售服務商,今年5月成為了長寧區首批直播監測點之一。
“這次現場介紹的‘直播帶貨全流程智慧監管系統’,用科技手段筑牢了行業防火墻,對于我們來說,切實解決了企業在直播合規方面的痛點。”上海百秋尚美科技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事務總監趙美玲說道。
未來,長寧區將在拓寬非現場檢查應用場景、完善跨部門聯合檢查機制以及加強企業合規指導等方面持續發力。長寧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倪佳慧也在活動中表示,將繼續圍繞“減量提質不擾企”的目標努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讓智慧監管更加可感可行,讓涉企檢查更加精準有效。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