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3日消息(記者 牛谷月)近日,備受關注的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兩項貼息政策正式落地。財政和金融聯動,“真金白銀”提振消費,公共資金的乘數效應持續放大。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月1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表示,對居民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實施貼息政策,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實施,也是財政金融協同支持提振消費的又一次創新探索。有人稱其為消費貸款領域的又一次“國補”,是非常形象的。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擴大消費的重視程度,期待這些政策能夠精準、高效地支持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
直達用戶、簡便易行
“兩項政策不設繁瑣的門檻、不搞復雜的操作,力求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和經營主體經營所需。”廖珉介紹,兩項貼息政策涉及的貸款利息扣減、貼息資金申請等工作均由經辦機構來負責,借款人無需額外的操作,這樣能最大程度地便利借款人。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于紅表示,居民享受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的條件,核心是要有真實的消費行為。“從今年9月開始的一年時間里,無論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額消費,還是買車、裝修等較大額度的商品消費,或者是旅游、生育等服務消費,只要是在相關機構獲得了消費貸款,其中實實在在花出去用于消費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貼息支持,每人單筆消費最高享受的貸款貼息是500元,多筆消費可以疊加享受。”
具體操作方面,于紅介紹,借款人在申請個人消費貸款簽訂相關貸款合同的同時,只需要增加一個操作,就是要授予貸款經辦機構相關權限,允許其識別貸款發放賬戶或者指定賬戶的交易信息。對于已經簽訂的貸款,貸款經辦機構可通過簽訂補充協議等方式來取得借款人的相關授權,不需要其他額外操作。
于紅同時強調,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費者合理的借貸需求和真實的消費行為,“如果借款人使用個人消費貸款用于一些非消費領域,或是其他違規套利行為,這不屬于政策的支持范圍,將無法取得貼息資金。”
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的條件,核心是要將貸款資金用于經營活動。于紅介紹,對于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游、體育這8類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而言,從今年3月16日到年底,只要是與銀行簽訂了貸款合同而且已經收到貸款資金的經營主體,都可以享受最長1年的貼息,貸款期限不足一年的,按照實際期限來進行貼息。具體操作方面,于紅表示,借款主體同樣不需要進行貼息的申請,只需要按照正常的信貸流程在銀行辦理貸款就行。
“這里要向廣大服務業經營主體說明的是,貸款資金必須合規用于正常的經營活動,例如拓展空間、優化布局、提升硬件、增加業態、人員培訓、產品研發等,重點是要改善消費基礎設施、提升服務供給能力,不能用于投資理財和套利活動。”于紅提醒。
多方合力 確保“專款專用”
兩項貼息政策出臺以后,相關的服務者和服務業的經營主體能否真正得到實惠?如何讓有限的財政資金能夠真正惠及人民群眾,防止貼息資金被套取挪用?廖珉表示,政策實施的流程涉及經辦機構操作、金融監管、財政資金管理等多個環節,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還涉及到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需要各個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經辦機構是政策實施的重要一線,也是與借款人距離最近的一個環節。據悉,兩項貼息政策的貸款經辦機構都是全國范圍經營、客戶規模較大的金融機構。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貼息對象是貸款資金中用于消費的部分。“針對這樣一個政策的特點,我們在前期工作部署時,要求貸款經辦機構要健全信息系統,對從消費者相關資金賬戶直達商戶的消費信息做到精準識別,確保貼息資金能夠真正用于支持消費。”廖珉表示。
此外,發布會明確,兩項貸款貼息政策的執行情況將納入日常的金融監管。“這兩項貼息是直達用戶、惠民、惠企的政策,財政部將配合金融監管部門,確保政策執行不走樣。”廖珉同時強調,貸款經辦機構對借款人授信時,要基于借款人的真實需求和信用狀況,不得借貼息政策誘導消費者進行借貸。
廖珉表示,財政貼息資金的使用管理要遵循資金安全和“專款專用”的原則。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將按要求做好貼息政策的審核、撥付、清算等各項工作,對貼息資金實行全流程管控。“同時,我們建立了政府部門和經辦機構之間的溝通聯系機制,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貼息資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政策執行期滿后,財政部門將會同金融監管總局,組織對貸款經辦機構貼息資金的申請、審核、清算等情況開展核查,對發現的情況,我們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廖珉說。
消費活力將進一步釋放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
廖岷表示,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兩項貼息政策,目的就是要通過進一步強化財政和金融協同,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精準投向消費領域,降低居民和經營主體的信貸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通過提振消費暢通經濟循環。
“做個簡單的測算,如果按照1%的貼息比例,意味著1塊錢的貼息資金,有可能帶動100塊錢的貸款資金用于居民消費,或者是消費領域服務業的供給。”廖珉指出,與以往直接財政補貼相比,兩項貼息政策的特點是和金融政策協同發力,來發揮公共資金的引導作用,撬動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的消費領域,以激發消費潛力,提升市場的活力。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車士義介紹,今年以來,人民銀行設立了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消費領域信貸供給。截至6月末,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全國住戶消費貸款余額21.2萬億元,全國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居民服務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經營主體的貸款余額2.8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給予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支持的八大類領域都是服務消費的重要領域,“很多家庭在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支出已經超過了商品消費的支出,我國服務消費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負責人王波介紹,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0%,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下半年,隨著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等各項擴消費政策持續疊加發力,超大規模市場活力和潛力將進一步激發。
“兩項貼息政策分別從消費的需求端和供給端來發力,將財政金融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現在也正值暑期,大家旅游度假、休閑消暑、影視打卡、學習充電等消費需求旺盛。接下來還有中秋佳節、‘十一’黃金周,都是傳統的消費旺季,希望這項政策能夠對人民群眾有所幫助。”廖珉表示,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充分發揮政策的效能,以“真金白銀”來助力居民更好消費,助力經營主體提升消費的服務水平,實現供需兩端的良性循環,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