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將信托拉下“神壇” “高大上”客戶流失
2014-01-11 13: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說兩句 分享到:
與互聯網金融公司推出的收益率動輒8%的理財產品相比,信托產品的收益率優勢越來越不明顯。而且信托產品100萬元的認購起點把眾多“屌絲”投資者擋在門外。
業內人士坦承,信托產品與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客戶定位不同。“信托公司的客戶更高端。信托公司即便與互聯網公司合作賣信托產品,也不會選擇淘寶這類的‘屌絲’代表。”某信托公司的信托經理說。但收益率不夠“高大上”,信托產品越來越難維持以往“理財神壇”的地位。
收益率優勢不足
“春節前有一款集合信托產品發行,兩年期、預期年化收益率8.9%,借款人為南京某開發區總公司,是國企。借款人園區員工也認購了一部分。屬于風險收益適中型理財產品,適合穩健型投資者。如有意向,歡迎聯系信托公司財富管理中心。”信托經理丁浩(化名)在微信的朋友圈里發布了這樣的信息。但是朋友圈里的反應不算熱烈。
信托產品的最低認購金額為100萬元,這樣的高起點把不少“屌絲”客戶擋在門外。
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產品更“接地氣”。實際上,從2013年10月開始,多家互聯網公司推出的現金理財產品就開始了高收益率的比拼。先是百度推出約定收益率8%的“百度百發”,不足部分由基金公司墊付;新浪傳出聯合多家基金公司推出預期收益率高達10%的產品;東方財富網跟進推出約定年化收益率10%至11%的產品;中國平安保險官方網站推出預期最高年收益率7%的370天投資產品,門檻只有1000元。該產品更像是信托計劃與銀行理財產品的組合投資產品,并不具備保險性質。
盡管有些互聯網金融產品因為過分強調高收益而被監管部門叫停,但互聯網金融無疑把信托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頭一把搶了過去。
“高大上”客戶流失
曾璟(化名)是一家保險公司投資部的負責人。他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已經把銀行賬戶里的閑置資金全部轉入余額寶。“流動性好,收益高。我覺得沒什么風險。”曾璟說,余額寶實際上是天弘基金公司的貨幣市場基金。在市場資金面緊張、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處于高位的情況下,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可高達6%。他相信余額寶有能力給投資者提供6%以上的收益率。
曾璟認為,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風險有限。與銀行理財一樣,余額寶是靠賺取利差盈利的。但與銀行平均2%以上的利差收入相比,余額寶只收取千分之六左右的利差。同時,余額寶是在我國利率市場化剛剛進入開始階段的產物,這個階段利差收入還是有保障的。不像美國的Paypal,在完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推出,規模越大,Paypal補貼越多,虧損越大,最終難以為繼。
曾璟已經不考慮投資信托產品了。“流動性太差。當然我會把保險公司的資金對接信托產品,從而提高收益。”曾璟解釋道。
實際上保險資金和信托公司的合作已經開始。2013年平安養老推出“富盈人生”產品。該產品本質上屬于委托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只在2013年12月12日至17日期間發售,投保門檻較低,千元起售,產品存續期為370天。在投資領域上,該產品主要投資于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適當參與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證券公司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債券、債券回購、存款、貨幣市場基金等領域。在倉位限制上,該產品最多可以全部投資信托計劃,投資債券正回購的比例不高于委托投資資產凈值的40%。此外,該組合不參與股票投資,但可適當參與新股申購。
信托“變通”
對于起點高、收益率吸引力不大的劣勢,信托經理丁浩心知肚明。所以他專門建立了微信公共賬號開始嘗試“自媒體營銷”。
丁浩和他所在的信托公司甚至在考慮和互聯網公司合作推出產品,就像基金公司與互聯網公司的那種合作關系。“我們肯定不會選淘寶,京東還有可能。因為京東的定位稍微高端些。”丁浩說。
除了與互聯網公司合作,丁浩所在的信托公司積極和第三方理財公司合作,擴大銷售。
丁浩介紹,為了把100萬元的門檻降低,信托公司會通過與第三方理財公司合作,把沒達到信托購買門檻的投資者通過“湊份子”的形式集合起來。例如,有第三方理財公司想出了“信托團購”的辦法,把幾位投資者湊到一個人或是某家機構名下,達到100萬元的認購起點。但是當一位投資者想退出或者遭遇意外時,這種做法容易引發糾紛。
“和第三方機構合作沒什么不妥,關鍵要看信托項目的風險情況。是不是‘拖拉機’賬戶并不是決定信托產品風險大小的關鍵因素。”丁浩說。
丁浩認為,銀監會早就有專門規定,信托產品不得委托非金融機構進行推介。但在實際操作中,信托公司找到很多規避監管的辦法。例如,是融資方而不是信托公司給予第三方理財公司報酬。這樣一來,第三方理財公司就不是代銷信托產品,自然不在監管范圍之內。尤其是一些總部在外地、來上海發展業務的小型信托公司,最愿意與第三方理財公司合作。
編輯:宮喜金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