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秦皇島11月6日消息(記者李瑤 見習記者安適存)鐵軌的盡頭,不是荒蕪,而是無垠的大海與勃勃生機。這是近日記者踏入河北秦皇島西港花園開埠地時,最直觀也最震撼的感受。腳下古老的鋼軌,如同歷史的脈絡,靜靜延伸向波光粼粼的蔚藍。鐵軌兩側,經過精心改造的舊工業廠房,營造著一番靜謐而文藝的新景象。

碼頭還保留著舊時的工業遺跡(央廣網記者 李瑤 攝)
曾經,作為機器轟鳴的工業區,秦皇島港肩負著“能源輸出港”的國家使命。西港開埠地是百年秦港的發祥地,原為秦皇島港西港區的煤炭集疏作業區,包括開埠大碼頭、南棧房、鐵路調車場等區域。
如今,包含西港開埠地、東港區能源專業化碼頭和西港區集裝箱碼頭的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依照“工業風、港口范、時尚感”的設計思路,將百年的工業記憶與全新的海洋經濟、海灘文旅完美融合,將開埠地打造成為集氛圍感、復古風、工業范兒于一身的潮流打卡地。2024年12月,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正式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而那條曾經承載著港口貨運重任的鐵軌,也成為了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時光隧道。
沿著鐵軌來到開埠地碼頭,隨處可見年輕人拍照打卡,在頗具歲月感的火車頭或者具有現代文藝氣息的建筑旁定格幸福瞬間。洪豆和劉文杰在這里經營攝影工作室已經一年多,對他們而言,為游客定格美好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成了每日分享眼前美景的樂趣。“這里的很多建筑和風景,都能在現代的氣息中看到歷史的影子,年輕人特別喜歡!焙槎剐χf道。

游客紛紛拍照打卡(央廣網記者 李瑤 攝)
在鐵軌一側,一座由老倉庫改造的咖啡店格外引人注目。這里曾是原來的南棧房,用于存放五金、糧食等物品。古樸的紅磚外墻保留了原有的工業風格。店內,裸露的鋼架結構與現代裝飾相得益彰,閱讀區的一本《秦皇島港口志》訴說著這片土地的變遷。
1898年,秦皇島開埠建港。2013年,秦皇島港西港區煤炭運輸碼頭正式關停,百年老港邁上轉型發展新征程。之后,秦皇島港重新挖掘大碼頭厚重的港口歷史文化底蘊,在保留原有近代工業遺產建筑風貌的基礎上,傾心打造工業與時尚相聚合、歷史與現代相交融的特色新園區。以“良港+美景”賦能港口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讓“工業+文旅”旅游新場景、濱海新景觀更具魅力。
“我們站位對歷史負責、對城市負責,秉承‘建筑垃圾不出港’的環保理念,堅持‘向綠、向智、向新’發展。目前,園區入駐新業態已近百家,今年截至10月底,入園游客已突破550萬人次!焙颖备劭诩瘓F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富強告訴記者,曾經的運煤專線被改造為生態步道,裸露的煤場變身花海綠地,既保留了歷史印記,又具備了現代服務功能。

目前園區入駐新業態已近百家(央廣網記者 李瑤 攝)
這場轉型不僅讓老港重獲新生,更成為區域發展的新引擎!巴ㄟ^整合歷史文化、生態觀光、休閑消費等多元資源,秦皇島港構建起高端旅游經濟綜合體,港產城深度融合創新示范區,更培育了像帆船運動、濱海休閑等新業態,為城市注入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了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的美麗蛻變,也為傳統港口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海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閆文說。
下午時分,海風裹挾著咸濕的氣息掠過秦皇島開埠地碼頭,青灰色的堤岸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沿著海岸線漫步,記者眼前的古老與新潮在此刻完美交融。
“老港新生”的精彩故事,正在這片蔚藍海岸上書寫。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