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塊地屬于黏性土,目前還不具備播種條件,要抓緊組織機械開展整地散墑作業,不用盲目搶耕,避免因土壤偏濕造成爛種,影響出苗質量。”10月31日,在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史召鄉胡佃村的田間地頭,區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溫春爽在為農戶開展技術指導。

在這個村子另一處地塊,溫春爽對一些農戶說,這里屬于沙土地,當土壤達到“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的狀態時,就具備了播種條件,可以適時搶墑播種。“現在這里基本達到播種條件。”

10月中旬本是河北多地冬小麥的適播期,但今年受連續陰雨影響,不少地區播種進度有所推遲。農諺素有“霜降到立冬,種麥莫放松”之說。為應對當前形勢,河北省自10月25日起啟動“奮戰60天抗秋汛搶麥播促壯苗”專項行動,組織9個省級秋冬種包聯指導組,動員全省1.6萬名農技人員和4.5萬名村級農技員深入田間,落實關鍵技術,夯實明年夏糧豐收基礎。

31日清晨,在河北省館陶縣南徐村鄉西廠村的農田里,播種機隆隆作響,種糧大戶張之旺正搶抓農時,將一粒粒飽滿的麥種播入土中。

“在播種前我已備齊化肥、種子、農藥等,這臺播種機每天能播種60畝農田,我流轉的300畝地很快就可以完成播種。”張之旺說。

館陶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王偉說,目前當地推行“以密補晚”的方法,適當增加播種量,最多不超過22.5公斤。同時鼓勵農戶“以肥補晚”,增加10%左右施肥量。在品種選擇上,推薦選用耐濕性強、抗倒伏、抗病性好的小麥良種。

在田間管理方面,王偉稱,他們利用微信群、農村大喇叭等渠道,告知農戶濕土環境下更要注意化肥與種子隔離施用,防止發生燒種現象。同時,連續降雨可能導致農田的氮、磷等養分流失,應施足底肥,并適當增施磷肥,促進冬小麥根系發育和有效分蘗。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的相關工作人員稱,截至30日,河北玉米收獲接近尾聲,冬小麥播種有序推進。未來他們將在整個小麥生長期加大技術幫扶力度,確保糧食生產安全。(記者 趙鴻宇)

編輯:禹云飛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