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石家莊8月17日消息(記者王藝霖 見習記者禹云飛)用夢想托起夢想,用力量激蕩力量。8月16日晚,《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的現場,掌聲與熱淚交織。當主持人逐一念出入選名單,河北大地的名字格外亮眼——承德市灤平縣周臺子村黨委書記范振喜、清華大學滄州籍在讀博士龐眾望、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光榮入選,駐冀部隊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4連(劉老莊連)獲特別致敬。
范振喜:37載扎根山村 用生命兌現承諾的“拼命書記”
“我25歲的時候,全村的黨員就認準了我。咱們就是憑良心,老百姓是真心對我,我也真心對老百姓。”當范振喜走上領獎臺,這句樸實的話從他口中說出,現場瞬間安靜,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位與血癌抗爭了32年的村黨組織負責人,已在周臺子村堅守了37年。從冀北山區的特困村,到如今打造出“綠色周臺子”品牌的和美鄉村,他在黨的十八大后,推進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帶領村莊發展現代農業與農旅研學,把鄉村振興的藍圖一筆筆繪進現實。
“今年,我們要借著‘普通話之鄉’的牌子,建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談及未來,范振喜眼中閃著光說:“讓鄉親們的日子,像咱村的山泉水一樣,越來越甜。”
他的堅守,是燕趙大地上“守土盡責”的生動注腳。
龐眾望:寒門學子的逆襲 讓“志芹”之光照亮更多人
“苦難是土壤,只要肯扎根,也能長出參天樹。”龐眾望的發言帶著年輕的力量,卻沉甸甸直擊人心。
這個從滄州農村走出的青年,自幼扛起家庭重擔,父親智力障礙、母親癱瘓在床,自己還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撿廢品、干農活、刻苦讀書,他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一片天。2017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如今,他發表多篇高質量論文、取得多項發明專利,更以母親名字設立“志芹助學金”,助力寒門學子圓夢大學。
“我想告訴像我一樣的孩子,別怕難,知識真的能改變命運。”他的話讓許多人紅了眼眶。從個人艱難求學,到帶動更多人圓夢,這份“向上”的力量,鼓舞著越來越多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我要堅定地走下去。”他說。
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25年接力 讓青春之花綻放在西部
“這份榮譽屬于每一個扎根西部的教育者!”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代表辛忠起接過獎杯時,聲音因激動微微顫抖。
鏡頭切向大屏幕,2000年首批15名畢業生奔赴邊疆的老照片閃過,再切換到如今400余名學子堅守西部的身影。二十多年來,他們像一粒粒種子,在西部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很榮幸能代表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站在領獎臺,這份榮譽屬于我們每一個人,更屬于所有扎根西部教育事業的奮斗者。”頒獎盛典節目播出后,央廣網記者第一時間聯系到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教師代表辛忠起。“西部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這里需要你們的青春與熱血,希望你們能接過支教的接力棒,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動情地說。
劉老莊連:特別致敬!82 名英烈鑄就的精神豐碑
當短片播放到1943年3月,新四軍3師7旅19團4連為掩護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轉移,全連82名官兵在淮陰劉老莊與數倍于己的日偽軍血戰到底,最終全部壯烈犧牲的畫面時,現場一片肅穆。
抗日戰爭勝利后,4連重新組建,并命名為“劉老莊連”。新時代里,他們在跨區演習、國慶閱兵、國際維和、抗洪搶險等重大任務中屢建新功。
在《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節目現場,“劉老莊連”的戰士代表,用3個軍禮表達敬意。“請相信我們,在祖國召喚的時候,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也會用我們的生命,去守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去捍衛人民的幸福安康!”
“劉老莊連”精神,已融入到連隊一茬茬官兵的心中。新的“劉老莊連”戰士,從83號到如今的6673號,是82年來連隊官兵賡續的忠魂血脈。
這份特別致敬,是對歷史的銘記,更是對精神的傳承。
這些閃耀在頒獎盛典的河北故事,生動演繹著河北兒女深沉的家國情懷。這份感動仍在延續,這份力量正在傳遞,激勵著更多人把個人奮斗融入時代洪流,在奮進新征程中譜寫更動人的河北篇章。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