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9.3萬人次圍觀機器人造車
兩座超級工廠見證北京智造
每76秒,一輛新車就能下線!這可不是理論推演,而是市民田天在小米汽車超級工廠看見的現實圖景,“有一種科幻片里的未來城市之感”。
在北京一家研究機構工作的田天是一名資深“米粉”。今年1月4日,小米汽車超級工廠全面開放對外參觀預約,聽到這一消息,田天立馬打開手機:必須得約!春節期間,他成為較早一批到超級工廠打卡體驗的參觀者之一。
“跟我想象中的工廠很不一樣。”設想中,制造汽車的工廠,肯定噪聲巨大、材料亂堆,可到了現場,環境整潔干凈,也不覺得吵鬧。更有各種能“整活兒”的機器人,有的負責制造壓鑄件,有的負責裝配車門,有的負責搬運貨物,叫人大開眼界。
“看過之后,你就知道咱造車的技術含量在哪兒。”參觀完工廠,田天萌生了要買小米汽車的想法。這不,前不久,小米新車發布當晚,他果斷“鎖單”了一臺YU7MAX。
北京智造的含金量有多高?工業變革、產業創新的概念在小米汽車超級工廠具象化了。
走進工廠車間,就像展開一段異時空旅行:巨型機械臂懸空揮舞零件,無人小車在地面靈活穿梭,眼前幾乎看不到工人。在這里,幾十名工程師指揮著數百臺機器人,就能完成整車裝配;一臺9100噸的“鋼鐵巨獸”壓鑄車身大部件,精度達到一根頭發絲的誤差。
短短一年多,這座關鍵工序100%自動化的“黑燈工廠”,已經造出3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平均每76秒就有一輛新車下線。
只有機器人忙著打工?“圍觀”生產線的人可也不少——今年前6個月,包括展廳在內,超級工廠累計接待9.3萬人次。有人算過,小米汽車工廠開放參觀的當天,報名人數有4600人,而單場活動規模在20人,中簽率僅為0.4%。
“9100噸壓鑄島出現的那一刻,還是相當震撼。”“員工還沒講完工序,生產線卻已完成。”“這項技術真是過于先進”……社交平臺上,每一位走進超級工廠的人,對其展現的智能化,都不吝溢美之詞。
從制造到智造,一字之變的背后,是傳統制造業的顛覆性變革。今年上半年,北京新能源汽車產量已達到26.2萬輛,同比增長1.5倍。
位于密云的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級工廠,2024年投產,也是這場變革的先行者。
坐在觀光車上,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漢語系教師孫妍穿梭于享界超級工廠的沖壓、車身、總裝等車間,身后,學生們不時發出“好有未來感”的驚嘆。
孫妍所在的漢語系,承擔著全校留學生國情文化類課程的教學任務,享界超級工廠就是校外教學的一站。盡管不是頭一回來,眼前的場景還是令孫妍深感震撼:全球頂尖的沖壓線上,一塊塊金屬板材秒變形狀各異的車身結構件,正負0.3毫米的加工精度,肉眼難以察覺;焊花四濺的流水線上,機械臂將一塊塊零散部件焊接起來,動作如行云流水;還有大塊頭的“泰坦一號”重載機器人,瞬間可抓起1噸重的車身,完美演繹了何為舉重若輕。
“我們這是把課堂‘搬’到了工廠。”孫妍說,幾小時的工業之旅,為留學生打開了一扇觀察科技的窗口,讓他們看到了中國汽車智造的前沿水平。
“之所以叫超級工廠,是因為這里對汽車制造過程做到了嚴苛的質量把控。”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級工廠黨委副書記萬金朋告訴記者,這是一座融合了尖端工業4.0技術與嚴格生態標準的“未來工廠”,不僅沖壓、車身、涂膠、噴漆等核心工藝的關鍵工序均實現了100%自動化,還實現了零重金屬排放,以及廢氣100%處理。
溯源探廠的嘗試很受歡迎,自去年底開放參觀以來,短短半年,享界超級工廠已接待游客1萬余人。“在贏得品牌美譽度的同時,我們還收獲了很多訂單線索、合作機會與工廠粉絲。”萬金朋笑稱,這也是一座流量工廠,為汽車品牌積累下寶貴的流量價值。
流量可不止停留在工廠內。感受了現代工業魅力后,一些游客還會順道在密云轉一圈,吃水庫魚、觀古鎮景,領略當地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和特色美食。
“工業旅游是科技與文化的雙向賦能,一頭連著工業生產,一頭連著旅游消費。”萬金朋說,他們正與相關部門積極試點,探索打造“工業+生態”線路,游客可以試駕享界S9打卡周邊的密云水庫、密云水庫展覽館、極星農業科技園等景點。
正逢暑期,小米汽車超級工廠也宣布將增加參觀場次,并不定時舉辦周末“親子快閃”活動,豐富孩子的參觀體驗。田天也計劃帶著兒子去“二刷”,“他也很喜歡科技,就當逛博物館了,沒準還能偶遇雷軍呢。”(記者 孫杰)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