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4日消息(記者 朱冠安)近日,2025青春期成長年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年會主題為“青春期·轉型期”,旨在破解青春期教育難題,探索學生青春期成長新路徑。
新學校研究會副會長沈祖蕓表示,本次大會不僅關注學生個體在青春期的成長轉型,還深入探討人工智能時代學校教育系統的轉型。本次年會將聯動北京市十一學校聯盟校等優質教育資源,結合腦科學、心理學等前沿理論,探索更具針對性、系統性的教育解決方案,力求實現從“問題應對”到“主動護航”的教育升級。
年會現場,多位教育專家圍繞青春期成長話題進行了分享。北京市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校長王海霞表示,青春期學生的對抗心理、脆弱情緒較為凸顯,孩子們內心需要被重視、被認可的需求卻常被忽視。“孩子青春期成長中出現的各種所謂‘問題’,都是這個年齡段不可回避、自然產生的,家長和教師首先要坦然面對,把它看作正常現象。”王海霞認為,教育工作者需轉變心態,以“同行者”的身份前置性開展預防工作,“要真正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用學生的視角做事,多采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搭建溝通橋梁,同時營造包容的學校文化,讓孩子知道‘每次犯錯都是成功的開始’,并給予他們豐富的選擇,讓他們在自主決策中持續樹立信心,讓校園里的每一份氣息都滋養青春期。”
本次年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圍繞“如何構建心理友好型學校文化”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大會現場還展示了部分小微學校的創新探索,為不同類型學校提供交流借鑒平臺。
編輯:龐婷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