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堤上建9.1公里慢行系統,地下埋23米深防沖墻防洪

永定河左岸堤防“平急兩用”升級

北京永定河左岸,永定河盧三段綜合提升工程即將完工。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一段4.6公里長的堤頂濱水慢行系統將于明年亮相,和上游已經開放的慢行系統組合,共同形成約9.1公里長的濱水慢行系統,串聯起首鋼園、園博園、冬奧公園、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等景觀。

10月31日,記者來到永定河園博湖區段附近看到,永定河左岸新提升的堤防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進入收尾階段。施工人員相互配合,在堤頂有條不紊地忙著栽植國槐、旱柳等喬木植物。

站在永定河左堤向下看,河水在眼前奔騰不息,水鳥掠過水面自在起舞,紅的、黃的菊花布滿邊坡;抬頭望,湖光山色、秋色宜人,每隔幾分鐘,遠處的高鐵列車疾馳而過,高大巍峨的永定塔與河水相襯。此處拍照打卡十分出片。

“等堤頂3.4米寬的慢行空間開放后,市民可以來此遛彎兒、跑步、騎行、觀河景,可以順著連通步梯臺階下到河邊灘地,這里將成為市民親水樂水的好去處。”站在堤頂,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北京災后恢復重建項目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楊作明展望。

堤頂是市民的休閑娛樂空間,堤防本身卻是一處防洪水利設施,可以做到“平急兩用”。楊作明介紹,“我們通過加設防沖墻,提升了永定河左岸的防洪能力,防沖墻地下埋深23米,墻厚0.8米,全面提升了護砌結構的整體性、抗沖深度、結構強度和使用年限,這將是抵御洪水的‘鋼筋鐵骨’。”

記者了解到,永定河盧三段綜合提升工程新設的防沖墻為垂直防護結構,可以在洪水長期淘刷堤防和地形沉陷情況下保持穩定,克服了傳統護砌結構易受淘刷塌陷的弊端。工程施工無需對河道大規模開挖,對河道沿線的綠地、公園及周邊居民生活環境影響也較小。

目前,該堤防提升主體建設已經基本完工,施工方還會對生態邊坡回填復綠,栽種波斯菊、二月蘭、苜蓿等植物,并對河邊灘地進行修復。

記者了解到,永定河盧三段綜合提升工程為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災后恢復重建工程之一。此前,位于首鋼園附近的永定河盧三段綜合提升工程示范段已于9月對外開放,“永定河集”成為市民新的打卡地。

北京市永定河管理處水環境管理所負責人杜立偉介紹,當前,永定河北京段正處于三年提升的關鍵階段。永定河北京段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工程包括山峽段、盧三段、盧梁段綜合提升以及“五湖一線”水毀的修復,主要實施堤防加固加高、河道擴挖整治、防汛堵口改造、庫壩閘站修復等建設內容。重建項目將完善永定河防洪體系,同時改善周邊永定河的水生態、水環境,為廣大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好場所。(記者 胡子傲)

編輯:王進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